在华容区枫树线业的厂区里,一批老旧纺纱设备正在清点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醒目的智能生产线布局图。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设备更新,而是一场投入2亿元的“数字焕新”革命。
从濒临破产的乡镇小厂,到如今年销5.6亿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枫树线业的每一步,都踏在创新的鼓点上。
“万锭用工降到15人以内,年产1万吨高端缝纫线,全是瞄准全球市场的硬通货。”现场负责人倪志超指尖划过规划图,言语中透出笃定。清梳联智能生产线、全自动络筒机……330多台(套)智能设备陆续进场,从原料到成品,全线实现“机器换人”。
这场“智”变,早有伏笔。作为牵头制定4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龙头企业,枫树线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5%投入研发。“这是我们最深的‘护城河’。” 董事长陈晓林带着记者走进车间,只见空中轨道自动输送半成品,屏幕实时跳动生产数据。
他拿起一款复合纤维纱线介绍:“传统缝纫线强度不够,高端市场长期依赖进口。我们做的这款,不仅质量更强,还更绿色环保。”新项目预计春节前全面投产,年产值将新增3亿元,利润1500万元。
底气,不只来自技术。“诚信就是最好的通行证!”财务负责人王小艳翻开纳税记录,A级纳税人的标识格外亮眼。凭借良好信用,企业通过“银税互动”拿到2000多万低息贷款,年均出口退税1200万元。
政策红利正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海外客户续约率超过 95%,“一带一路”市场占出口额60%。“新项目投产后,出口再涨30%不是问题。”王小艳信心满满。
这场变革,也带着浓浓的乡土情。倪志超说,新项目将带动华容本地700多名村民就业。“我们会开展免费培训,让村民在家门口端上‘技术饭碗’,月薪超5000元。”
夕阳下,老设备渐渐隐入阴影,而规划图上的数字生产线,正被霞光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从再生涤纶到复合纤维,从人工操作到数字管控,从乡镇小厂到全球布局,枫树线业的进阶之路,正是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成长缩影。
2026年,当第一条复合纤维缝纫线从智能生产线产出时,这家鄂州本土企业,必将在全球高端制线市场,写下更响亮的 “华容力量”。
|
|
主办单位:华容区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08-2017 承办:华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586058 电子邮件: vip@ezhr.gov.cn 工信部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844号-1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标识:4207030001 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站点地图 点击总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