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吃得放心,既是舌尖上的关心,更是心尖上的关切。
自2020年9月参与创建第三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以来,华容区致力于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持“人民满意”的创建主基调,以建设“食安华容”为引领,以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为抓手,紧扣创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创新示范,全域推进创建工作。
三年来,全区没有发生源发性、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和重大食品安全舆情,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满意度和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明显提升,食品安全能力建设明显提高,示范引领成效突出,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构建绿色闭环全链条 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眼下正值秋高气爽,临江乡王埠村同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120亩的标准化蔬菜大棚内,十余个品种的蔬菜轮番上市。“这种粉色的番茄果汁多,酸甜可口!”“我们基地的韭菜从不打农药,可以直接榨汁喝……”合作社负责人徐志超种植蔬菜已有27年,从露地种植发展到大棚种植,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两个月前,从省科技厅传来喜讯,徐志超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有益微生物菌群低成本高效防控技术”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三等奖。
该技术采用提炼白糖的下脚料糖蜜,替代白糖和红糖,大规模扩繁有效微生物菌群EM菌。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将这种制剂喷洒在蔬菜上会杀死虫子,并变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肥料,不会对蔬菜和人体带来危害。这套“有益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将化学农药使用率降到25%以下,防治率提高到95%以上,使蔬菜种植真正做到了绿色、高品质。
“我们的大蒜、茄子、辣椒、韭菜、莴笋都拿到了国家绿色认证,果型好,好吃又不贵,很多蔬菜在采收之前就被客户预订了。市场开拓这一块,还要加大力度,要向周边的武汉、黄石那些大型连锁超市进军。”徐志超自豪地说,下一步,要致力于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打造武汉乃至周边市区的放心菜篮子和休闲娱乐的欢乐园。
从田间到超市,再到人们的餐桌,标准化种养殖破解了食品安全和治污两大难题,已成为保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华容区大力推进标准化种养殖进程,狠抓源头治理。
为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闭环,全链条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华容区连续三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检查食用农产品174家次,质量安全合格率99.6%,针对不合格的产品,依法进行立案查处;认真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三年共开具2916张合格证,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打下良好基础;鼓励推动“农改超”,投入资金112万元将南岭街农贸市场建成让老百姓称心、放心的百信超市;针对生产、住宿、储存“三合一”现象严重的食品小作坊,探索建设适合小作坊生产经营的集中加工区,目前有4家白酒小作坊完成提档升级,增加技术含量,采用集中加工、统一检验的生产模式,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依托“互联网”无死角 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8月29日10时,庙岭镇餐饮业刘胖子家常菜馆的“晨会”准时召开。采购食材必须通过正规渠道、洗菜必须一清二洗、餐具必须认真消毒……在菜馆老板刘越看来,食品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12时许,餐饮街热闹起来,前来就餐的顾客络绎不绝。在“烤满分”菜馆,顾客一边品尝美味的家常菜,一边时不时看看墙上大屏,观看从后厨实时回传过来的视频。
“我们菜馆的房屋结构特殊,无法安装玻璃,我们按照规定在后厨安装了几个摄像头。”菜馆老板小赵指着屏幕说,“有了这个实时回传视频,客人不仅能看到所点食材的清洗、宰杀、翻炒、添加佐料全过程,还能学到厨艺,了解特色菜的做法。”
后厨卫生情况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近年来,华容区依托“互联网+”模式,让百姓吃得更放心。目前区内54家学校食堂和15家餐饮单位已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建设,并全部接入智慧食安阳光监管云平台。该平台采用原料采购自动溯源、重要环节检测留样、加工工艺全程录像、违规行为抓拍预警、设备环境传感监测等多种先进信息技术,每天自动采集分析处理保障数据,真正实现了明厨亮灶。
明厨亮灶让餐饮服务更透明,快速检测则让食安保障更有力。近日,华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区五个乡镇开展 “你送我检”便民服务活动,提供食用农产品免费快速定性检测服务。
活动现场,执法人员和检测人员积极向来往群众介绍“你送我检”活动流程、快速检测范围、检测时间、处置流程等内容。现场群众纷纷带着购买的蔬菜、水果、肉类等进行登记送检。检测人员对待检食用农产品逐个取样,通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进行检测,10至20分钟即可出具检测结果,初步判定食品中是否含有农残、兽残等有害物质并现场反馈。
据介绍,华容区已建成9个“互联网+快速检测”快检室,目前已完成3100批次快速检测指标,实现了信息链条闭环、数据实时公示、群众满意度高的既定目标。
“华容区投入30万元建设了 ‘互联网+快速检测’系统,并组织专业人员点对点培训,实现了全区农产品兽药农残常态化检测,满足监管工作需要。同时,充分发挥‘智慧审批一张网’‘智慧监管一张网’‘智慧服务一张网’和‘大数据能力中心’‘三网一中心’监管平台效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溯源管理体系,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华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思伟介绍,自2020年9月起,华容区作为湖北省四个试点地区之一,被纳入首批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区。为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模式,“互联网+快速检测”和“互联网+明厨亮灶”两个食品安全相关的系统,已全面对接华容区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实现智慧监管、绿色共享、社会监督的愿景。华容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目前已全面应用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通过系统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可即时预警、限时整改、闭环处理。
压实“两个责任” 以“社会共治”成就“食安华容”
为全面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8月22日,华容区召开迎检督办会议,相关部门对照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有关要求,总结前段工作,查找存在不足,深入推进和部署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复审工作。这是全区召开的第四次专题督办会,各乡镇包保干部领取责任清单,按要求限时整改。同时,督导食品相关业态,落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华容区水域面积较大,土地肥沃,是我市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共计1621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43家,食品流通单位831家,餐饮服务单位738家。
一直以来,华容区始终坚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强力推进“两个责任”落地落实。
一方面将食品安全纳入“一把手”工程,严格执行“党政同责”。《华容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由区委书记、区长同时出任总负责人,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另一方面区级领导既包保又督查。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确定8名区级领导包保10家B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此同时,成立督查专班,对区、乡、村三级包保干部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情况,进行全覆盖督查。
三级干部,勠力同心,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食安华容”。“两个责任”工作推进以来,华容区没有发生过一起源发性、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和重大食品安全舆情,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市级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覆盖率达到100%,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现率逐步升高,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满意度和示范区创建工作知晓率明显提升。
食品安全事关人人,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为了以“社会共治”成就“食品共安”,华容区始终保持“我要安全”的高压态势,分层分级持续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实现全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企业食品安全责任人员培训全覆盖。
与此同时,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举办“食品安全与营养”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村村响广播每天播出食品安全小知识;全区75个村(社区)共配备80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从百姓身边抓起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推进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及时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和风险解读;多形式多层次,围绕“食品安全、共同缔造”开展宣传活动,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推动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
“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一日三餐,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诉求,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基础性支撑。”华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落地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形成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工作格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建设“食安华容”不懈努力。
![]() ![]() |
主办单位:华容区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08-2017 承办:华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586058 电子邮件: vip@ezhr.gov.cn 工信部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844号-1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标识:4207030001 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站点地图 点击总量:226771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