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8时30分,何晓连准时出发。从华容区段店镇孔关村何后湾,一路骑车到段店街,沿路提醒大家:多多关注家中的老人,不要燃放烟花爆竹。
像这样早起,沿街提醒,他已经连续做了30多天。何晓连和街坊们有着说不完的话,大家都热络地回应着。“老何做事过细,又热心肠,别人家有难处,只要他能帮的一定会帮到底,令人感动!”
现年68岁的何晓连,在段店当过20多年校长。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积极投入村湾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中去。
2300多人孔关村,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500多人。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一老一小独守家中。2022年春节刚过,孔关村在镇、区的帮助下,引进省社科联双创文化基金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省社科联驻孔关村乡风文明小分队成员郭熙林听闻何晓连平热心事迹,便找到他,希望一起为孔关乡风文明做些事情。
就这样,二人一拍即合,孔关村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何晓连也从街上搬回老房子居住,每天穿着红色的马甲,挨家挨户宣传孝文化,倡导文明乡风。
一个投影仪,成了他每天必带的装备。每到一家,除了用方言土语宣传,还用投影仪为村民们播放家风家教视频。每天他的微信步数在万步以上。
传播孝文化,首先要改善老人的精神面貌。
每天早晨7点半,是何晓连带领村里老人一起做八段锦等中医保健操的时间。呼吸调整、手掌动作、肢体延展……每一个细节他都认真帮助调整,同时为大家普及中医气功养生知识。
“我几乎每天都跟着练。前段时间好多人都感冒发烧,我一点事都没有,身体好得很!”92岁的老人孔火云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何晓连还自费外出学习,积极策划活动,用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孝文化种进村民的心中。带着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以文化人,寓教于乐,滋养心灵,淳朴民风。
2023年4月初,何晓连和乡风文明小分队一起举办了孔关村公祭大典。从肃立起乐到击鼓鸣钟,从诵读祭文到鞠躬敬祭,何晓连作为主祭人,身着汉服,用一言一行向群众传递慎终追远永言孝思的情怀。
同年6月18日,何晓连又组织志愿服务队,为40名当月过生日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100多名村民现场为40名老人齐声高唱《生日快乐》,村党支部书记何泽连为老人们切蛋糕。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赞助老人集体生日活动。
丰富的活动把更多人凝聚在何晓连身边,志愿服务队从几个人发展到如今200余人。何晓连的老伴熊正银也积极加入进来,在组织“凤归巢 出嫁女反哺家乡”等大型活动中,负责联络协调等工作,并担任起何后湾志愿服务分队队长,在湾里办起共享食堂,为老年人服务。
“弘扬文明新风尚,将乡风文明的种子种在村民心中,这是‘立’。另一方面还要抓‘破’,首先就是要破除旧习俗。”何晓连倡导变“厚葬”为“厚养”,新办简办的同时又遵循“礼葬”。
为推动这一新风尚落地生根,何晓连积极联合各部门、单位、乡风文明小分队积极行动。一方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限定礼金数额、酒席规模等,从制度上杜绝铺张浪费。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文艺演出、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广泛传播厚养礼葬理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孝道观。
2023年4月徐长湾的徐作题老人去世,得知消息后,何晓连找到主事人,商量按照礼葬要求安排老人的后事:抬夫由16人减为8人,不请道士和乐队,由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召开追悼会,致悼词,追思逝者。
既节俭又有文明礼数,这种形式逐渐让村民们接受。至今孔关村礼葬了13例,悼词全部出自何晓连之手。
何晓连还积极协助孵化段店镇18个村(社区)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推动每个村制定标准明确、操作性强的《红白理事会章程》,不断探寻乡风文明工作的新途径,先后获得“湖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头人”、鄂州市第九届道德模范、“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日复一日的孝文化熏陶和与村民积极互动,厚植“孝文化”,涵养“新乡风”,让孝老爱亲意识培育落实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嵌入人们心间。
![]() |
主办单位:华容区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08-2017 承办:华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586058 电子邮件: vip@ezhr.gov.cn 工信部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844号-1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标识:4207030001 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站点地图 点击总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