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华容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信息来源:区教育局 日期:2025-09-26

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规程》《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评估方案》,我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自自评情况如下

一、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情况

华容区武汉新城核心区,国土面积400平方公里,6个乡镇99个村(社区),常住人口28.82万人。全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42所,其中,小学34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班级706个,在职在编教职工1965人;在校义务教育学生26192人,其中初中8384人、小学1780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81%,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

二、各项指标自评达标情况

(一)资源配置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按照评估标准进行自评: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5.3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生5.8平方米/生以上。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生10.2平方米/生以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生2500元/生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2.4间以上。

指标

小学

中学

平均值

差异系数

达标学校比例100%

平均值

差异系数

达标学校比例100%

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5.998

0.369

100%

7.188

0.193

100%

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

1.4

0.397

100%

1.8

0.230

100%

3.毎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

1.144

0.412

100%

1.091

0.227

100%

4.生均教学及辅助教学用房面积

6.36

0.317

97.1%

6.80

0.192

100%

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10.69

0.484

100%

13.88

0.357

100%

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2695

0.265

100%

3114

0.145

100%

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

3.3

0.405

100%

3.2

0.396

100%

8、综合评估

 

0.378

 

 

0.249

 

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均衡情况

 按照教育部《评估办法》(教督〔2017〕6号)要求,资源配置7项指标小学有6项达标,1项基本达标;中学7项全部达到国家评估标准。

对资源配置7项指标的校际差异系数进行评估,全区中小学指标差异系数为小学0.378、初中0.249,均低于小学校际差异小于或等于0.50,中学校际差异小于或等于0.45的校际差异系数国家控制标准。

2024年全区小学红莲湖一小华容小学、新华学校初中部等6所中小学部分指标未达标,但该项值高于指标要求85%以上。葛店姚湖小学4项未达标,仅达到标准的58%。

(二)政府保障程度

2.1学校规划布局

评估标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方便入学的基本原则,与城市同步统筹规划,2021年编制了《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结合人口梯次转移趋势,不断优化城区学校布局,逐年增加城区学位供给。通过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工程,新建改扩建武汉新城未来学校、胡林中学、新城小学、紫菱湖小学等10所学校(农村校占比70%),增加城区义务教育学位6240个。

2.2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经费、装备配置

评估标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了《2021-2025年华容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规划》,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园校舍建设,统一配备设施设备。

2019年“管校聘”以来,全区义务教育教师编制采取区级统筹,动态调整的措施,实现教师由“学校人”转“系统人”。严格按教职工编制与学生数比小学119、初中1 13.5,乡镇小规模学校按班师比12.3标准配备教职工。

生均公用经费,按照小学720/生・年、初中940/生・年,寄宿生另增加300/生・年的统一标准拨付,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经费基准定额统一。

2.3音乐、美术教室配备

评估标准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达标情况基本达标。

自评情况全区义务教育学校42所,其中12个及以下班级的学校24所,13至24个班级的学校11所,25个及以上班级的学校7所。葛店镇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外来人口持续,通过新建新华中学和维修原葛店高中,在2027年前有效调节化解音乐、美术教室配备问题。

2.4学校规模

评估标准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中,最大规模的小学是华容实验小学,现有学生1820最大规模学是葛店中学,现有学生1982所有小学、初中规模均未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未超过2500人。

2.5班级学生数

评估标准小学所有班级学生数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

达标情况基本达标。

自评情况全区小学平均班额33.6人,全区中学平均班额47.6人;近年来,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影响,葛店镇因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导致个别中小学存在学位供给不足。葛店镇在2027年前将新建新华中学和改建原葛店高中,保障学位有效供给。

2.6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公用经费

评估标准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3年11所规模学校均按不足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2024年拨付79.2万元。

2.7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

评估标准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区内无特教学校2024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残疾学生共115人,生均公用经费7000元左右,共计拨付资金840000元。

2.8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

评估标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按照国家、省定标准足额足项发放。按照单列核定绩效工资兑现后,全区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年人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公务员年人均工资收入水平的目标。2024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130670元,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130112元。   

2.9教师5年培训

评估标准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截止2024年秋季,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1965人,已完成360学时培训的教师1965,教师培训完成率100%。

2.10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评估标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2024年核定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事业编制1965名。自2019年“管校聘”以来,全区义务教育教师编制严格按教职工编制与学生数比小学119、初中113.5,乡镇小规模学校按班师比12.3的标准配备。2024年秋季学期,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在编教职工1965人。

2.11教师交流轮岗

评估标准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2024年,全区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 1044名,上一年度交流轮岗教师171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比例16.38%;交流轮岗的骨干教64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比例37.43%.

2.12专任教师持证率

评估标准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截止2024年秋季,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共1832名,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2.13就近入学

评估标准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达标情况达标。

2024年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就近划片入学,入学比例为100%;各中小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举行任何形式的与入学相关的学科文化知识笔试或面试。

2.14高中招生名额分配

评估标准全区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2024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总数183人,分配名额146人,占比79.8%其中分配农村学校的名额111人,占分配名额总数的76.03%.

2.1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评估标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全区建立以公办学校为主,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随迁子女入学享受划片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以居住地为主要依据就近入学。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数2140人,在公办学校就读2140人,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0人,合计2140人,占比100%

(三)教育质量情况

3.1初中三年巩固率

评估标准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2024年,全区初中毕业生数为2627人,三年前初中在校生数2644人,转入学生数为133人,死亡学生数为 2 人,转出学生数为143人,全区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9.81%

3.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评估标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建立义务教育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台账,为残疾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开辟绿色通道。2024全区残疾儿童少年为130人,入学率为100%.其中:区内在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115人;特教学校就读15

3.3学校章程、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评估标准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全区中小学校章程建设覆盖率100%。实现学校图书计算机管理100%、学校无纸化办公100%、班级多媒体全覆盖100%、学校装配标准化学生机房100%、学校无线教学覆盖100%。

3.4教师培训经费

评估标准中小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

2024年,全区教师培训费支出占公用经费总额的比率为5.13%,学校教师培训费支出高于5%的标准。

3.5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

评估标准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近三年来,我区以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教育信息化技能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按照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指南》相关要求,以日常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为基本载体,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对培训效果和信息化设备的应用管理一年开展一次年度考核,全区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稳步提高,设备应用充分。

3.6学校德育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

评估标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教育实践,持续推进“德育”品牌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建省级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综合示范,推进全区中小学德育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持续打造特色学校,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新风尚。20232024年,财政拨付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0万元。

3.7课程开设、教学管理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评估标准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挤占劳动、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课时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教育局建立了领导联系学校、干部包保学校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确保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分年度交替开展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和足球、篮球比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

3.8学生课业负担

评估标准无过重课业负担。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认真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文件规定,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执行“五项管理”规定,严把校外培训管理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全覆盖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确保学生每天锻炼时间2小时以上,学生无过重课业负担。

3.9义务教育质量

评估标准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达标情况达标。

自评情况2022年,全区中小学四、八年级语文、音乐、美术、英语经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均衡系数达到八星标准。按省教育厅要求,我已申请2026春季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四)社会认可度调查

社会认可度达85%以上,目前尚未开展。

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严格落实规范办学要求,不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违规择校、设立重点学校或重点班、“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等行为,教育系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没有弄虚作假行为。未发生“校闹”;未发生社会舆论关注或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工作亮点

近年来,华容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

重要论述,坚持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坚决破除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打造“全域均衡、全阶优质、全面发展、全程呵护”的华容教育品牌,2024年,华容区获评湖北省科学教育试验区,段店中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葛店中学廖志锋获评全国优秀教师,5所中小学获评省级试点示范校。‌一是以科学教育启智。以创建省级科学教育实验区为契机,深化与中南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发展院合作交流,构建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特色体系。近三年学生数字素养竞赛获奖数量连续位居全市前列,《数字化课后服务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入选省级双重点课题,《国家平台赋能农村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获评湖北教育数字化典型案例。蒲团乡小学第一教联体入选全省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试点校,周汤小学入选全省基础教育智慧校园实验校。二是以文体活动润心。严格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丰富大课间活动载体和内容,保障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因地制宜、积极构建“每校皆精品、校校有范式”的义务教育新图景,周汤小学开发“雕花剪纸”特色教育;横山中心小学构建“莲润童心”生活化课程体系;曹岭小学形成“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新样态;新华中学着力以礼润心、以德化人的“尚礼”校园文化;姚湖小学以“威风锣鼓”社团为载体,奏响特色育人强音。全区共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所;9所学校获得省级少年宫项目建设成果展示奖项,段店小学少年宫在2024年全省七彩假期圆梦工程大会上作交流发言;葛店一小获评省级第四批乡村温馨校园。三是以心理服务护航。构建双轨三维服务体系,成立区级领导小组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同步组建中南民大4名博士+11名咨询师的专家智库。完善家长学校建设,落实每学期开学“孩子入学、家长入班”双报到机制。投入345万元升级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配备持证心理教师69人,配备率100%。完成65342人次心理健康筛查,高危学生建档率100%。常态化开展留守儿童四项服务,形成家校社协同关爱机制,累计开展主题活动90余场,惠及留守儿童700余人次。联合武汉大学开展毕业季减压活动。2025年红莲湖一小和段店小学心理剧在全市展演。

四、存在问题

一是教育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城乡师资流动长效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有待解决。智慧教育应用水平不均衡,乡村学校数字化教学设备使用有待加强。二是质量内涵发展仍存短板。部分中小学办学治校能力不强,科学教育实验区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校园内涵挖掘不足,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三是体制机制创新仍需突破。教育督导结果运用与干部考核衔接不够紧密,激励约束机制需进一步强化。家校社协同有待拓展,多元共治的教育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五、下步打算

一是实施资源配置优化行动。启动智慧教育2.0工程,2026年前实现乡村学校智能教学设备更新全覆盖。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完善跨区域、跨学段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学科教师订单式培养,与师范院校合作定向输送和培养紧缺学科教师。二是深化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落实落地落细“东接西进”教育协作,深化与武汉、黄冈教学教研、师资培养、管理提升等交流合作。构建教联体特色课程图谱,建立课程建设共同体和资源共享平台。实施科学教育强基计划,建设3-5个乡村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基地。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动态监测和精准干预。三是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探索区管校聘2.0版,建立编制动态管理系统。完善细化督导评估结果与干部任用、职称评聘、绩效分配刚性挂钩机制。创新教育治理模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方协同治理平台。


                                                                    鄂州市华容区人民政府

                                                                       2025年9月9日

主办单位:华容区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08-2017 承办:华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586058 电子邮件: vip@ezhr.gov.cn
工信部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844号-1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标识:4207030001 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站点地图 点击总量:

线下政府信息查询地址、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华容区人民政府

单位地址:鄂州市华容区楚藩大道220号

联系人:区政府办

联系电话:027-6058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