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蒲团乡:共同缔造谋发展 乡村振兴赴新程

信息来源:华容区蒲团乡 日期:2022-10-02
  今年来,蒲团乡立足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找准共同缔造实施路径,以办好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为关键点,以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为着力点,积极探索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蒲团路径”。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共同缔造一条心。一是强化领导,发挥党委统筹作用。自共同缔造活动启动以来,蒲团乡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在全乡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部署,形成“一周一调研、半月一汇报、一月一评比”的工作机制,推动各试点村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二是提升能力,发挥理论支撑作用。多次组织参加共同缔造专题培训会,引导乡村两级干部学深悟透“共同缔造”理论依据、深刻内涵、精神要义和路径方法。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共同学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先进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开阔眼界学识、补齐工作短板,拓展工作思路。三是健全体系,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石竹村积极构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五级联动治理合力,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小庙村积极探索“一核两翼多元网格+”模式,由党支部引领,组长收集汇总湾内社情民意,党小组长、村民代表、志愿者等对全湾公共地带进行划分,引导群众献计出力,激发共同缔造内生动力。

  坚持因村施策,绘制全域发展一张图。一是因地制宜,实现一村一策一特色。驻村挂点市区领导、乡党政领导班子深入村组一线调研摸底、摸清村情民意,深刻剖析各共同缔造试点村在资源禀赋、村情民情、发展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石竹村熊家咀、小庙村张胡湾为试点湾,制定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施方案及项目清单,挂图作战、高效推进示范点建设。打造石竹村“支部引领、乡贤共建”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小庙村“一核两翼多元网格+”管理新模式,形成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共同缔造新格局。二是立足禀赋,打造全域提升示范点。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积极谋划村级产业重组,找准共同缔造产业、功能定位,做活山水生态文章。石竹村引进企业建设农业生活体验区项目,计划投资500余万元,流转土地和水面200亩,20多名群众实现了在家就业务工,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2万余元;依托石竹村生态养殖家庭农场,建成村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湖北省鄂州市兴牧合作社,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每年可出栏500头黄牛。结合古名居历史底蕴,深入挖掘、梳理、完善红色历史和革命故事,建设石竹村文化驿站。小庙村统筹整合项目资金、用好集体资源、引进市场主体,采取雇佣能人种植的方式,盘活小庙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投资70万余元,建成60千伏光伏发电项目,小庙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4万余元。三是精准发力,培育“内外兼修”新乡村。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同步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提升。利用村妇女儿童之家阵地,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村湾”“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利用议事协商阵地开展党史讲座、道德讲座、法律讲座、科普讲座等活动,支持村民自发组织开展唱歌、跳舞等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形成比致富本领、比道德风尚、比知识技能、比孝心爱心的良好氛围,营造向上向善的乡风民风,实现“内外兼修”,“内涵”和“颜值”双提升。

  坚持群众主体,下好民生实事一盘棋。一是搭建群众参与平台,由“要我干”到“我要干”。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群众参与到共同缔造中来。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事关民生福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征求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利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蒲团夜话”等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组织干部群众围坐一堂听民声、访民意、聚民心,凝聚发展共识,塑造共同缔造理念。二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转“袖手看”为“争着干”。突出“共同缔造”理念,以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实施庭院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带头号召群众一起干,以实际行动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实地查看评比效果,以评促改、以改促优,以先进带动后进,实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三是探索乡村治理模式,从“个别受益”到“人人共享”。积极探索“五共融合,乡村治理”新路子,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石竹村各村建立“暖心家园”,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畅通村民议事渠道,优先规划实施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项目,激发群众参与村级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成立了华姐服务队,组织开展基层治理培训,建立基层治理积分兑换机制,发动群众自觉管护文化广场、公共厕所、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始终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共同缔造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主办单位:华容区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08-2017 承办:华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586058 电子邮件: vip@ezhr.gov.cn
工信部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844号-1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标识:4207030001 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站点地图 点击总量:

线下政府信息查询地址、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华容区人民政府

单位地址:鄂州市华容区楚藩大道220号

联系人:区政府办

联系电话:027-6058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