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区文旅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日期:2025-01-22

  今年以来,区文旅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为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以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完成了区图书馆、区市民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项目提档升级;深挖鄂州建党“三杰”红色资源,完成了毛泽东视察临江纪念馆展陈升级和附属设施建设;以湖北文旅洪宾红莲湖酒店为依托,整合红莲湖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周边齐全的配套场景,成立了红莲湖微短剧拍摄基地,将基地打造成为集创意孵化、演艺培训、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和宣传发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升级改造了全区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1个特级文化站,两个一级文化站,两个二级文化站”,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了全区应急广播系统一期建设,夯实了全区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全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二)文化服务队伍配备到位。区级文化事业单位人员配备到位,落实了全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区聘乡用”派出制,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置财政保障的工作人员2名以上。大力培育社会文艺骨干,建立了12个文体协会,现有各类社会文艺、体育团队200余支,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会员人数近万人,全区多个民间文艺团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文化惠民、全民健身、旅游节庆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建立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经费增长的合理机制,全区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200元。

  (三)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灵秀湖北·四季村晚”文艺演出,“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展演、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惠民演出、端午歌会、“共享文化惠民,唱响幸福华容”送戏下乡、“激情夏日 唱响华容”全民K歌比赛、“清廉华容”等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近100场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9月29日在武汉新城红莲湖片区未来学校组织开展“彤诺之夜”红莲湖电音节活动,经典节目精彩上演,万余名观众反响热烈,现场高潮迭起;同时房交会、车展、农产品展、啤酒美食节等活动精彩纷呈,湖北广电进行现场网络直播,新华社现场云、长江云、今日头条、垄上行抖音号、垄上行视频号、湖北经视视频号、云上垄上、华容融媒视频号等直播平台同步直播,线上观众达1900万人次,为线上线下观众奉献了精妙绝伦的视听盛宴。

  (四)体育健康事业蓬勃发展。推进申报华容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红莲湖文化体育公园、岱家山文体广场已建成开放;省水上训练中心南方综合训练总部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完成市民文化中心健身广场、球类运动中心等2处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建成段店镇灯塘村、蒲团乡大庙村和美乡村健身广场两处;配送36套健身器材到各村文体广场,夯实了基层文体阵地建设;大力组织开展群众性全民健身运动。2024年,承办了2024年全国、全省赛艇青年锦标赛活动,与市体育局联合举办了2024年第二届全国健身气功易筋经交流比赛大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9月8日,组队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中区)足球比赛湖北赛区暨2024赛季湖北省大众足球联赛活动,华容区代表队斩获亚军;举办了全区四届全民健身健步行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村BA、乒乓球、气排球、羽毛球等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全民健身活动30余场次,全区广大体育爱好者广泛参与,体育事业得到不断发展。

  (五)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加强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完成了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和文旅资源普查工作;成功申报完成了两项市级非遗项目,区非遗馆已建成并免费开放。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与武汉纺织大学非遗研究中心合作,研发“华容土布”文创产品30余项,得到市场认可。加强雕花剪纸传承基地建设,鼓励雕花剪纸、刺绣、土布、印染等多技艺联合,研制实用的旗袍、装饰品等衍生品。华容剪纸在第四届武汉都市圈剪纸作品征集大赛中,区文化馆干部杨登纯的《龙腾盛世》以及我区市级雕花剪纸传承人夏义淇的《鱼戏莲》获“金剪刀”奖;华容土布荣获“知音湖北 遇见游礼”旅游商品大赛优胜奖及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卓越项目奖,这些文创产品还频繁亮相武汉、天津、义乌等地区文博会、旅游商品大赛活动,备受观众和游客青睐,展现了华容土布的独特魅力。

  (六)旅游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深化农文旅融合,完成武圣村解忧花园民宿装修工程,完成了运营招商工作;完成了华容区IP文创服务项目,完成了“华容礼好”鱼腰礼盒、蔬菜礼盒、手提袋、武昌鱼等包装文案设计制作;完成了全区28处旅游标识牌安装,完成了华容园文旅驿站建设,扩大了文旅品牌影响力;在鄂州杏福园旅游区组织开展了2024年“中国旅游日”鄂州分会场启动仪式”暨武汉新城烹饪技能大赛、户外骑行、生态农业体验、环湖健康游览、传统文化展示等多彩纷呈的文旅节庆活动,深受游客欢迎。网红江滩、油菜花海等乡村旅游景点蔚然兴起,新华网、中国网等国家、省级重要媒体进行了宣传推广,乡村旅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工作思路及举措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城乡统筹,推动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在总量、质量和成效上有较大提升,确保高质量完成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制定出台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制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加强文体设施建设。推进红莲湖绿道项目建设。进一步对标完善区文化馆、图书馆、区博物馆、非遗馆设施建设并实现高水平免费开放;完成三处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建成两到三处城市书房、文旅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加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建设体系与基层文化馆(站)、文体服务中心的功能设施融合,实现无缝对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水平。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充实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文艺骨干和文化旅游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节庆活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进雕花剪纸、华容土布、传统楚剧、布贴画、竹编、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进基层,丰富非遗文化内涵。全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公益电影放映、广场文化汇演、全民健身运动会、戏曲民俗展演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120场次以上,不断提高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依托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程,打造“华容区文旅数字服务平台”,完成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完成全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引导群众通过“数字乡村”、电视、手机等多种网络智能终端使用数字文化服务产品,实现线上尽享数字化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旅服务资源,建设“一站式”“一键式”的智慧型公共数字文化旅游服务体系。

  (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化。依托武汉新城规划,探索对接融入武汉市文化体育、旅游共享服务,在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行政审批等事项上争取实现“跨市通办”和“同城待遇”;推进武汉新城葛华片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争取将鄂州杏福园4A级旅游区纳入武汉旅游年卡,实现“跨市同赏”。规划发展武汉新城葛华片区文体、旅游、广播电视事业,大力开展文旅项目招商引资,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五)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化。深入挖掘全区红色文化底蕴,讲好华容故事,推进“华容辛亥革命历史展馆”、“毛主席视察临江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提档升级,巩固鄂州杏福园4A级旅游区创建成果和扩容提质;谋划将红莲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擦亮华容文旅品牌。繁荣文艺创作,培育“唱响华容”“舞动华容”“书香华容”“诗画华容”四大文化活动品牌出新出彩。办好“农民丰收节”、“农民读书节”、“四季村晚”、村BA、“新春庙会”等特色品牌文旅节庆活动,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不断满足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完成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层公共文体设施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组织和经费保障,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一线拓展延伸,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推进全区文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华容区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08-2017 承办:华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586058 电子邮件: vip@ezhr.gov.cn
工信部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844号-1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标识:4207030001 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站点地图 点击总量:

线下政府信息查询地址、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华容区人民政府

单位地址:鄂州市华容区楚藩大道220号

联系人:区政府办

联系电话:027-6058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