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区政府办公室:
关于“关于鄂州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按照要求,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增长,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目标要求。近年来,我区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村(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一)人口基本现状
1. 全区人口现状。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华容区常住人口约25.68万人。
2.农村人口约11.96万人,城市人口约13.72万人;60岁以上人口约5.1万人;14-64岁以上人口占比68.94%;65岁以上人口占比14.52%;农村80岁以上人口约0.63万人占比2.5%。
(二)养老设施现状
1. 全区养老机构情况。全区5个养老机构,其中:公办4个(区社会福利中心、华容镇福利院、庙岭镇福利院、蒲团乡福利院),民办1个(石竹生态养老院);1320张(含护理型床位878 张);入住老人498人;护理人员华容区86人。4个公办养老机构已全部收归区直管,采取服务外包形式招聘护理人员26人。其中,区福利中心设计床位数230张,入住供养对象72人;华容镇福利院设计床位数100张,入住供养对象48人;庙岭镇福利院设计床位数80张,入住供养对象32人;蒲团乡福利院设床位数60张,供养对象已全部整合至区福利中心。
2.日间互助照料中心情况。全区63个居家养老、日间互助照料中心,其中:农村日间互助照料中心56个。
3. 幸福食堂建设情况。全区幸福食堂已建成18家,在建2家。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项目建设。一是华容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项目。该项目是我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功能定位为我区失能失智、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中心,设置床位100张。项目建设于2021年3月动工,同年12月底主体完工,目前已投入使用。可满足我区我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还提供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等服务,有利于推动我区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二是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提档升级。我区高度重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成立了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专项督查组,将专项督查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相结合,组织人员对全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情况全覆盖督查,为全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全区建成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点56家,全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已达到78.8%以上。2021年我区以华容镇牌坊村、廖铭村,蒲团乡上倪村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升级项目和华容区主城区集镇老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升级项目为试点,全面推进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幸福食堂”,以逐步拓展为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短期托养及配(送)餐等服务,提升农村地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目前已建成幸福食堂18家,在建2家。同时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地区日间照料中心持续运营能力。以段店镇武圣村为例,统筹多方资源打造村级幸福食堂,开展农村老年助残服务,通过四个“一点”(即政策补充一点,争取民政部门关于幸福食堂的补贴;公益捐献一点,围绕共同缔造,志愿者主动提出无偿为村民做饭,同时动员村内相关苗圃和乡贤向食堂捐款,村民向食堂捐献自种菜、鱼等物资;村里补贴一点,水费、电费、场地等由村级负责解决;村民出资一点,通过村民议事协商,确定了该村80岁以上的老人按1元/餐,70-79岁以上的老人按2元/餐,60-69岁以上的老人按4元/餐,不足60岁的村民按6元/餐的标准),确保幸福食堂能够长期运营。三是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是破解居家养老难的重要举措之一,按政府补贴不低于3000元/户的标准,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脱贫人口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全覆盖,适时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等。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居住环境特点和适老化需求评估结果,按照“一户一策”原则,选择最适合、最迫切的项目进行改造,帮助防范生活风险,改善居家养老环境,提升居家养老品质。该项工作自2021年启动以来,全区累计完成了115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今年新增拟列入改造计划申报家庭242户,预计10月底可全面完工。
(二)落地落实养老机构改革。我区现有区社会福利中心、华容镇福利院、庙岭镇福利院、蒲团乡福利院4所公办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中,作为鄂州市先行试点区,我局根据省民政厅及《鄂州市养老服务专项设施规划(2019-2035)》、养老机构“两调整一创新”要求,结合实际,于2022年出台了《华容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改革方案》,将4所公办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收归区民政局直接管理,为区民政局二级单位,引入第三方劳务人员从事护理、安保等工作,通过调整功能布局、创新服务模式,统筹推进公办农村福利院转型升级,根据供养对象情况实行分区分类供养,推进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床位向社会开放,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实现农村特困供养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型,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三)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一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区政府将居家养老设施建设融入到社区建设的统筹规划,在巩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工作机制,民政部门列席新建住宅小区规划会已形成制度。鼓励多元化投资养老服务机构,以华容区主城区集镇老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升级项目为试点,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引入了第三方参与主城区老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在奖补资金和基础建设上给予运营方各项优惠政策。该服务点主要为主城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短期托养及配(送)餐、心理慰藉、功能康复等服务。运营以来,该点累计服务老年人10万人次以上,老年人在生活上相互照料,在情感上互相交流,在精神上互相慰藉,在文化娱乐上取长补短,在身心健康上相互传授养生经验。这一新型养老模式,既解决了养老问题,又丰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既免除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又极大地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二是乡风文明助力农村居家养老。以段店镇孔关村为例,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志愿先行,全民参与,共同缔造,成立了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小分队,以关爱“一老一小”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就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乡风文明志愿者小分队制订了一套养老陪伴服务,让老年人在家就能参与各种文娱活动,极大丰富了老年的精神世界。村级设立了“乡风文明志愿服务专项基金”,每月为60岁以上老人集体举办寿星宴,同时鼓励乡贤、达人、企业家为专项基金奉献爱心,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为持久开展寿星宴等乡风文明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三、养老服务现状
(一)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缺乏吸引力。我区有4所公办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设计床位数470张,入住仅152人,一方面是政府对农村特困供养资金的大力投入,另一方面是农村福利院入住率偏低,床位闲置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究其原因,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供养对象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生活。二是受经济因素影响,一方面较集中供养特困对象而言,农村能自理的特困供养对象通过简单的农业劳作便可实现自给自足,更倾向居家养老,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愿进机构养老;另一方面其他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我区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基础养老金,购买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三是农村福利院管理服务能力仍有差距。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从而导致入住率偏低。
(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一是赡养人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差,有些人把“养儿防老”当成千古不变的定率,错误地认为出嫁的女儿没有义务赡养父母,就只应由儿子来尽孝道。二是根深蒂固的陈旧养老观念不同程度影响了人们对养老机构的一贯印象,导致许多家庭即使是赡养能力已严重弱化或缺失,但为了顾面子,怕人说闲话,也不愿将老人送去机构养老。
(三)养老服务运营模式单一。一是我区养老机构以政府兜底为主,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的速度迟缓,政府各类扶持政策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效果未显现。二是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仍需加强。目前日间照料仅靠上级拨付运营经费支撑,缺乏社会资金参与,约束了人员覆盖面的扩大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导致日间照料中心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缺乏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我区养老机构服务人员都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临时聘用的,虽在岗接受过各级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但普遍年龄偏大,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不扎实,护理服务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村级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目前均是村干部兼职,缺少专业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观念淡薄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弘扬中华传统的敬老、爱老美德,逐步转变老年人传统的养老观念,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推动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子女的赡养意识。三要开展评选“敬老好儿女”、“尊老孝亲模范”等活动,弘扬孝道文化,促进家庭和谐,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财政投入,增强养老服务基础。一是集中投入资金对养老机构进一步提档升级,充分挖掘整合医养人力资源,将区社会福利中心打造成集医、养、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机构。同时,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多种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提供养老服务。二是增加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经费,逐步拓宽日间照料中心的各项服务,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幸福食堂”建设,同时以共同缔造为契机,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确保“幸福食堂”能够长期运营。
(三)加快改革创新,提升养老机构效能。一是按照改革方案中提出的“调整管理模式、调整功能布局、创新服务方式”的要求,推进乡镇福利院走深走实。加快医养融合,推进精神障碍特困人员托底保障。盘活农村福利院闲置资产,推进各福利院闲置床位向社会开放,扩展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特护病床等服务,实现农村特困供养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型,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二是积极探索推进居家和社区智慧养老。一方面争取将区社会福利中心打造成集医、养、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机构,以有效解决养老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深入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提升居家养老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加大我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力度,为在社区内居住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心理关怀等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在家及社区享受多样化养老服务的需求。
(四)加强队伍建设,规范人员培训管理。一是加强村(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兼职从事老年服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探索开发农村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增强农村养老服务力量。二是积极引进养老服务相关人才,将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养老护理员及其他各类从业人员纳入政府培训规划,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培养一批服务好、留得住、专业能力强的护工。三是要积极倡导和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慈善助老、志愿者结对服务、邻里互助等,探索义工服务新途径,形成敬老、爱老和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后,我单位将持续加强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推动养老服务质量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鄂州市华容区民政局
2024年5月11日
(此页无正文)
主管领导:赵中华,联系电话:18696252315;
经 办 人:张江洪,联系电话:13886302281。
![]() |
主办单位:华容区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08-2017 承办:华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586058 电子邮件: vip@ezhr.gov.cn 工信部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844号-1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标识:4207030001 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站点地图 点击总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