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任,谱名伯源,字放海,一名仁,官印任,男,汉族,华容区华容镇胡铺村张刘人,元代任四川行省参政。据四川通志载:任以善政闻名。明洪武初,召为兵部尚书,出任广东行省参政,东莞伯何真投降刘任,处之得宜,召为应天府尹。崇祀乡贤,葬黑林咀。
葛洪(281—341),字稚川,晚号抱朴子,丹杨句容(现属江苏)人。少时勤学,常以砍柴换纸笔,书写诵读。在山积年,以炼丹、著述为事,以悠游闲养为乐,最后似睡而卒。一生著述较多,《抱朴子》一书,其炼丹术记载,揭示一些物质的构成,促进化学的发展。《金匮药方》《肘后要急方》,对一些传染病、急性病的医治,也颇有见地。此外,还有《神仙传》等,以及托汉朝刘歆之名所撰的《西京杂记》。为纪念葛洪,元代葛店名为葛公铺,明代在葛店建斗牛观。清代设葛仙镇。1985年,葛店镇新建的一条大街命名为葛洪路。
吴兆麟(1882—1942),字畏三,湖北华容葛店岳陂人。辛亥武昌起义担任临时总指挥,部署指挥起义部队进攻湖广督署,占领武昌。南北议和时,出任民军战时总司令,筹划北伐。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大元帅府参谋总长。后调北京,授陆军中将。不久退出政治,致力于社会事业,捐资修建武昌首义公园。病逝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
彭楚藩(1884-1911),原名家栋、字青云,华容区华容镇凉亭村人。幼读经史,长任塾师。1906年应募入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十一营左队当兵,经介绍加入日知会,积极宣传革命,广泛交结革命志士。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筹建时,被推为军务筹备员。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与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英勇就义,被斩首于武昌督辕门。为纪念三烈士,鄂军政府改明代楚王朱桢所建王殿为三烈士祠,街道命名三烈士街、彭刘杨路,并在就义处建纪念亭供人瞻仰。1947年国民政府将烈士故里敦礼乡以烈士字改名青云乡,1990年华容区华容镇华容大道改名楚藩路。华容镇凉亭街彭烈士纪念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伯垂(1887-1936),名芬,号笏祥,华容区段店镇刘弄村人。1920年8月从广州奔赴上海,经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与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郑凯卿、包惠僧等人商讨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湖北的第一个支部《武汉支部》,当选为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共“一大”时,是全国53名党员之一。1923年,刘伯垂与项英等人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31年,王明排除异己,被送入监狱,身心倍受摧残。1933年5月,陈铭枢、蔡廷锴在福建准备倒蒋,回到上海与党组织建立联系。“福州事变”爆发,离开上海赴福州,担任福建人民政府委员。1934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在蒋介石优势兵力攻击下被迫解散,返回上海。不久,身患肝病卧床,1936年秋在上海金神父路寓所逝世。刘伯垂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传统教育、红色旅游基地。
范鸿劼(1897—1927),华容区葛店镇人。父亲早逝,赖母亲抚养成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理工预科,1919年入化学系,后转入英文系。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建立,为两个组织首批成员。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第一个支部在北大成立,为支部中最活跃的一员,常常与邓中夏、何孟雄等深入工人之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帮助工人提高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开展劳工运动。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受命到武汉做领导工作,其间曾回葛店,即使是作短暂逗留,也不忘深入群众,做宣传鼓动工作。不久,又返回北京,随李大钊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1927年4月6日晨,奉系军阀和京师警察厅的大批暗探强行涌进兵营,与李大钊等同时被捕,28日下午14时以绞刑英勇就义。
张金保(1897年-1984年),女,华容区葛店镇张铁村人(生于安徽芜湖)。原名张毅。1918年起,先后在汉口裕华纱厂、泰安纱厂当工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泰安纱厂工人纠察队女队队长、武昌纺织工会女工委员、中共湖北省委妇委书记、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常务、中共中央妇委委员、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1943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东北总工会、全国总工会女工部副部长。在第五、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均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委。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武汉市总工会副主席,中南总工会筹委会女工部部长,中南纺织工会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第七至九届执委,全国妇联第一、三届执委。1984年11月病逝于北京。著有《张金保回忆录》。张金保是中共五大、七大代表,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万籁声(1903-1992):华容区葛店镇人。自幼习武,功底深厚。1918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森林系,攻读之余,嗜好武术,智勇超人。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武术馆在南京举行全国武术对抗赛,公推为全国武林第一名。1938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重庆中央训练团武术总教官、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后任福建省农学院教授,直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退休后,潜心著述,并行医治病。先后出版过《武术汇宗》《武术技击精华》《国际气功武术教范》《中医伤科》《金枪二十四式》《武术言论集》等20余种著作,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世界。他对中华武术事业的推动和发展的业绩已收入《中华武林英豪谱》,被誉为“武林文星”“武林奇才”“武术教育家”。
董良驹(1936.06—),华容区临江乡得胜洲董家湾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9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47师战士。回国后,1957年底,调入八一射击队,任射击运动员。1959年5月代表中国参加莫斯科国际射击比赛,在手枪慢射和加速射中以580环的成绩打破577环的国家纪录。先后任八一射击女队教练、国家射击女队教练、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组织计划局局长、总参谋部装甲兵部副部长、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总参谋部兵种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办公厅主任、总参谋长助理兼总参谋部办公厅主任等职,1996年3月—1999年12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1999年12月退役。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9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