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华容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011217651/2021-00387 发文字号: 华容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日期: 2021年02月24日
发文单位: 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21年02月24日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效力状态: 有效

——2020年12月29日在华容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着力做实“六重”,促进“六稳”、落实“六保”,奋力推进现代化滨江临港产业生态新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奋进中的华容,展现出一幅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画卷。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经济、稳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93亿元增加到142亿元,年均增长8.8%。财政总收入从6.35亿元增加到10.25亿元,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61.4%。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从62%提高到9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541元和19313元。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后两年获全省县域经济进位显著单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广招商、攻项目,发展韧劲明显提升。共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0个,签约重大项目82个,总投资962亿元。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恒大文化旅游综合体、枫树纺织科技产业园、三江港多式联运国家示范基地、三江港现代物流园、三和新构件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综合码头一期投入运营,临江大道、疏港三路如期推进,吴楚大道华容段建成通车。

五年来,我们坚持兴实体、促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向更优形态加快演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3.7%增加到32.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6家,组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枫树线业入选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获评全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出台支持生态农业、乡村振兴发展“黄金23条”,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22家生态农业基地不断壮大,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成功举办蒲团荷花节、农民丰收节,农文旅融合发展。武圣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旅游名村。

五年来,我们坚持补短板、强功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完成华容城区、段店镇、蒲团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十个市政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金明大道、文昌大道、华蒲大道、振华路、兴华路等骨干路网建成通车,中心城区“五纵五横”路网骨架基本形成;主城区微型公交开通运营,华容公园、区公共图书馆建成开放,华容停车场投入使用,市民文化中心启动建设,华容非遗馆被评为“全省最美非遗馆”。设计评选华容城市形象标识,建设华容“5张名片”文化长廊,城乡容貌大为改观。新建农村公路238公里,提档升级128公里,段店镇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花园式生态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城乡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华容镇、段店镇荣获“国家卫生乡镇”。

五年来,我们坚持重保护、严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显著,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实现曹家湖、垱网湖退田还湖和水系连通,丁桥港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固体废物、非法码头、散乱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效。持续强化扬尘、道路抛洒治理,整治油烟污染,大力推进秸秆禁烧,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北部生态功能区建设高位推进,百席村、武圣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五年来,我们坚持推改革、固根基,发展动能强劲有力。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调整设置政府机构21个,理顺红莲湖、三江港行政职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重大成效。“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一网通办”考核评价位居全市前列。出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黄金18条”,稳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江港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一类水运口岸,枫树线业、强森魔芋等出口企业年销售额逐年递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坚持谋福祉、惠民生,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累计脱贫5091户、12092人,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新建和改扩建华容实验幼儿园、红莲三小、周汤小学等12所学校,学校硬件设施达到全省农村地区先进水平。率先完成“区管校聘”改革。社会保障全面加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6100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全民医保覆盖率稳步提升,特困供养及农村低保救助标准持续提高。区福利中心一期和3个乡镇福利院改扩建完成。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66户。红莲湖棚户区二期A区建设完工,570户村民圆了安居梦。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四化”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80%。

五年来,我们坚持防风险、保平安,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七五普法稳步实施,派出所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平安法治测评位居全市前列,武圣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华容镇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服务繁荣稳定,连续4年荣获全省最佳金融区,政府债务风险等级评定为绿色。战胜2016年、2020年两轮超警戒洪水,有效应对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退役军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民族宗教服务管理得到规范。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纵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统领各项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72件、区政协委员提案246件,各项建议和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深入推进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治庸、提能、问效”三年行动,实施“等推拖慢、庸懒散假”作风大整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巡视巡察和督查反馈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审计监督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文联、残联、工商联、慈善总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外事、编制、保密、档案、城投、供销、人防、保险、通信等工作全面加强。

各位代表,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区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沉着有力应对“战疫”“战洪”“战贫”“战违”四场硬仗,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守牢了社会稳定底线,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合格答卷。疫情形势稳定向好。组建常态化防控工作专班1245个、共2777人,坚持“人物地”同防,持续强化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监管和医疗服务管理,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工程,精心做好应对可能发生新的疫情准备,完成全民免费核酸检测,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每周发布常态化疫情防控“红黑榜”,确保自2月21日以来,全区未新增一例确诊病例。临江乡荣获全省疫情防控先进单位。经济发展好于预期。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大幅收窄。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9.25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3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7.9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0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1.6个百分点;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引进外资较上年大幅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坚持“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不动摇,落实克服疫情影响决战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全区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全面实现,“三保障”全面达标,位居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三百行动成效明显。红莲湖区域重大项目征迁“百日会战”速度和规模空前,依法签订拆迁协议727栋、拆除房屋634栋,创造了“华容速度”。重大项目“百日攻坚”跑出疫后重振加速度,50个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合力攻坚,在全市项目拉练中位居第一。中心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整治”强力推进,每周督查、每周张榜通报,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亮剑严家湖清“四乱”,一天之内依法拆除违章建筑1900间4.8万㎡、围栏围网2630余亩,彻底解决历史难题。“三百行动”做法被省委工作简报推介。“双创活动扎实有效。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和融媒体中心,实施“点亮华容”工程,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小区楼道环境和市场经营、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整治,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华容大姐”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县域文明指数整体跃升。“双千”活动高位推进,构建“企呼我应”工作机制,精心制作华容城市形象和招商宣传片,聘请6位招商大使,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6个,总投资额超500亿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双“一百”,企业开办全面实行“210”标准,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省前列。“十件实事有力落实。出台并有序实施失地农民保障政策。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大楼封顶,区人民医院管理权限顺利移交,段店、泥矶、临江等卫生院发热门诊改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金明大道、文昌大道等道路绿化工程完工,华蒲大道B段全线贯通。316国道龙华路至丁桥港段改造工程、宋倪塘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农村饮水安全一期工程加快实施,区级信访综治便民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数字乡村试点先行。被七部委联合评选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启动数字乡村“十大工程”建设。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建设“一基地一中心一实验室”,探索发展现代智慧农业、富碳农业,推动“碳中和”。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通讯基站分组全域覆盖,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直播带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各位代表,历尽艰辛成此景,唯有奋斗多壮志。五年来,我们在抢抓机遇中干事创业,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前行,“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谱写了华容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先后荣获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优秀区、全省科技创新贡献突出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省县域保险工作成绩突出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等多项荣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葛店开发区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所有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参与华容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区产业结构偏重,转型升级压力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新型城镇化发展品质不高,公共事业存在不少短板;农业现代化程度不够,质量和效益欠佳;生态环保压力较大,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干部队伍思想理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离现代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受疫情冲击,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有所下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直面问题,改革创新、勇猛精进,积极主动迎接挑战。

二、“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华容加速建设现代化滨江临港产业生态新城的关键五年,更是华容推动武鄂同城化发展的关键期、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多重机遇叠加的黄金期。根据区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华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全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现代化滨江临港产业生态新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处于全省县市区前列,县域经济跻身全省同类十强,进入创新型强区行列。武鄂同城化发展桥头堡作用充分发挥,多式联运枢纽功能全面释放,重要市场节点支撑有力,中部开放前沿地位突出,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融入大武汉。整体智治体系科学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文明华容、平安华容、清廉华容达到更高水平,法治华容、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全面增强,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江南美丽田园城镇魅力充分彰显、亮点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全省领先,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区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显著的实质性进展。党的领导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政治生态更加山清水秀。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激活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主攻点,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大武汉,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临港产业生态新城,奋力打造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区、长江数智文旅示范区、江南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争当全市“三城一化”建设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争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贡献、当先锋。

“十四五”时期区域产业空间发展布局:坚持“东进、西接、南拓、北控、中优”空间发展布局,构建科技创新空间、高品质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沿红莲湖片区高新大道、未来三路打造创新带,沿红莲大道打造文旅融合高品质生活带,沿三江港片区临江大道、吴楚大道打造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带,沿长江华容北部区域打造美丽宜居生态带。按照建设精致精美“特色小镇”要求,依托各乡镇产业特色、文化内涵和生态资源优势,明确城镇功能定位,建设华容宜居宜业主城区、庙岭数智文旅融合特色镇、临江多式联运特色镇、段店农文旅融合特色镇、蒲团现代农业特色镇,构建五个乡镇“五朵金花”竞相开放、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华容主城区重点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适宜商业综合体,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提高城镇管理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品质;庙岭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文旅融合板块,打造科技文旅融合创新示范;临江围绕三江港“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建设滨江临港产业生态示范镇;段店积极建设北部生态功能区,发展农文旅创意产业和医用软管产业,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示范镇;蒲团加快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和航空职教园,发展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荷花特色小镇”,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传承接续和开拓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紧紧围绕“多彩华容,荣华与共”发展导向,以加快建设“五个新华容”为重要支撑,全力“做强增长极,融入大武汉”,奋力打造“一城三区”。具体目标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位居全市前列,力争县域经济位居全省同类前十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力争翻一番。数智华容释放新动能,主要创新指标显著提高,力争进入全省创新型城镇和人才强区行列,数字经济新业态持续涌现,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取得重大进展。枢纽华容取得新进展,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成为中部大通道大枢纽基地、武汉长江航运中心枢纽节点、“港产城”一体化绿色示范基地,武鄂同城化发展桥头堡作用有效发挥,全面融入大武汉。田园华容绘就新画卷,中心城镇首位度和集聚辐射力大幅增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镇黑臭水体,建成“无废城镇”,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人文华容绽放新魅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长江文化、红色文化、首义文化得到大力弘扬,文旅融合发展,成为省内及武汉城市圈一流旅游目的地。幸福华容达到新水平,武鄂同城化体验不断提升,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覆盖城乡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建成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华容样板”,生活服务设施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成为全省最具幸福感的区域之一。区域治理实现新成就,基本建成以人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现代政府,“法治华容”“平安华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跻身全省县域平安建设第一梯队。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建设数智新华容,打造湖北数字产业引领区。聚焦实体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承接东湖科学城和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扩,发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打造区域科创高地。聚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大力引进数字经济等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切实解决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实际问题,全力打造青年创业创新新城。制定实施华容区数字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打造数字强区、云上华容。积极探索国家数字乡村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成华容云数据中心。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商务会展、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楼宇经济,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总部基地。强化中心城镇商圈功能,加快发展集写字楼、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广场于一体的新型商贸综合体,打造武汉城市圈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

(二)加快建设枢纽新华容,打造武鄂同城化发展重要节点。加快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无缝对接,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为辐射内陆、通江达海的沿江开放新高地。完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加快铁路、公路、水运、城市道路等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对内高效畅通、对外方便快捷的现代交通体系。积极承接武汉地铁11号线延伸工程和武汉地铁30号线红莲湖段建设,承接打造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圈”。加强与鄂州机场“快进快出”互融互补,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园、物流园,加快现代智慧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建设,依托国家一类对外口岸等交通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推动“水港、陆港、空港”三港联动,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

(三)加快建设田园新华容,打造江南生态美丽特色城镇标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标浙江乡村振兴先进经验,促进城乡融合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名副其实的大武汉后花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南生态美丽田园城镇。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镇更新和“擦亮小城镇”行动,统筹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打造花园式中心集镇,争创省级“楚天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依托“一基地一中心一实验室”建设,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园。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精品带建设。高质量建设一批“乡村公园”。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减缓相对贫困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捕退捕,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推进重点河湖生态修复。巩固提升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环境。

(四)加快建设人文新华容,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区。实施新时代“文化华容”工程,积极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长江文化、红色文化、首义文化,唱响“五张名片”,激扬“敢为人先、敢于胜利”的新时代华容精神,打造文化高地。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推动经典文化活化当代化。挖掘雕花剪纸、土布、布贴、樊湖硪歌、刺绣等具有民间传统和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打造文化精品。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开发,重视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利用。统筹“三馆一场”建设,打造农村“15分钟文化圈”,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功能性文化地标。建设武汉城市圈旅游休闲度假中心、赛事活动中心,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胜地、世界顶级童话神话乐园等特色文旅品牌。加大4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力度。推进城镇旅游化改造,激活月光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培育康养、品牌民宿等新增长点。

(五)加快建设幸福新华容,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深入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生活品质好、幸福程度高的生态宜居幸福城镇。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重点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推动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建好办好老年大学。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数字医疗”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制度长效稳定运行。稳步发展养老服务业。增加住房保障工作的灵活性,扩大惠及面,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加强双拥优抚和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服务,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努力建设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

三、2021年工作部署

2021年,将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打擂攻坚、拼搏赶超,以为人民办好“十件实事”为主牵引,以“双创”活动为主攻点,以实施新一轮“三百行动”为主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精准识变、科学求变、主动应变中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夺取疫后重振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胜利。

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不可预见性,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恢复到疫情之前同期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粮食生产任务。

按照区委总体部署,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并驱,推动发展后劲再提升

强力招商引资。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依托省联投、省交投、鄂旅投、恒大集团等重大合作平台公司,发挥招商大使作用,强化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精准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积极招引引领性、标杆性的高大上项目和高能级企业。力争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至少16个。

强力项目攻坚。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有节奏实施重点区域征迁“百日会战”和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恒大文化旅游综合体、三江港现代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早日达产见效;确保三和管桩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砼安建筑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华宇昌泰科技园、华中数控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启动华中智谷、湖北交投新材料配送中心、中国燃气LPG微管网等项目建设;做好红莲湖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推动三江港一类口岸通过国家验收。

强力要素保障。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理顺园区企业退出机制,盘活“僵尸企业”和土地资源,鼓励企业租用闲置厂房生产经营,建设多层生产性厂房,收购停产企业,参与重组合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区域统一评价,强化水、电、路、气、网等要素保障,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动能转换与结构调整并进,推动产业转型再提质

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芯片设计、半导体新材料研发、光通信、5G通讯等前沿领域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富晶电子5G智能制造、彤诺电子、疏港铁路集装箱专线等高新产业做大做强。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鼓励支持省内外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在华容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做强传统产业。突出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加快推进鸿泰钢铁绿色工厂、丽美药包二期等项目建设,促进传统工业提档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引领传统建材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武汉城市圈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支持枫树线业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发挥企业“5G”应用引领作用。推进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省级隐形冠军、省级“两化融合”申报工作。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商务会展、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培育风投创投、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培植经济新增长点。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楼宇经济,探索引进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强化中心城镇商圈功能,加快发展新型商贸综合体。持续推进“与爱同行,惠游湖北”行动。办好办活蒲团荷花节、段店百花节、石竹月季花节和“村晚”等系列活动,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特色乡土文化旅游品牌。加快电商物流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电商、快递进村,拓展农村消费。

(三)创新驱动与改革攻坚并联,推动发展活力再提高

构建人才洼地。大力实施“学科带头人计划”和“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培育名企、名家,引进一批基础型、专业型、领军型人才。主动承接落实人才政策,全力吸纳优秀科技人才、青年企业家、高校毕业生来华容创新创业。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创业协会等创业服务平台,整合市场资源,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有效服务。实施“知智回华容计划”,加快华容籍企业家资源转化,促进情感回归、智力回归、项目回归、资金回归。推进人才公寓建设。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攻坚年”活动,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改革。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实,提高“零见面”办理率。推动智慧政务建设,实现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健全政企沟通机制,高效落实“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经济秩序和营商环境的行为,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推进开放创新。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主动融入武鄂同城化、武鄂黄黄联动发展,加快与东湖高新区、临空经济区、葛店开发区和鄂城、梁子湖对联对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配套协作、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合作互利、优势互补的开放发展格局。加强对外贸易合作,促进电子、纺线、魔芋、软管等出口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支持组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落实创新平台建设经费补助、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和财税支持政策,力争组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

加大改革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改革,加快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进财政非税体制改革,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用好用活抗疫特别国债,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林权制度、户籍制度等领域改革,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探索建立区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权属登记、经营权流转交易信息化。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网格建设。推进残联改革。统筹做好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做实城投公司投融资平台。

(四)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推动绿色发展再提速

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抓好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工业废气、道路扬尘、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秸秆焚烧等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空气质量。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加快红莲湖集镇污水管网建设,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护,确保水环境安全。加快推进土壤环境详查,推进“清废行动”,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和工业废物处理处置。持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处理餐厨垃圾、医疗废弃物等污染物,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抓好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推动长江沿线防汛通道及哨所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畜禽养殖“三区”达标整治行动,常态化抓好非法码头整治。全力推进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工程,实施水利补短板工程,推动严家湖水生态修复工程、曹家湖垱网湖二期水系连通工程、南碛湖湿地公园建设。落实林长制,推进长江沿岸造林绿化。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依托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人居环境中心,建设碳中和试验基地。坚持源头管控,严格环保项目审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统筹抓好“水生态、水风貌、水文化、水安全、水经济”,做好水文章。强力推进“禁塑”和生活垃圾分类。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工厂创建活动。推进生态区创建,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生态乡镇、村。

(五)城镇发展与乡村建设并轨,推动城乡能级再提档

持续提升城镇品质。坚持高位规划、匠心建设、精细管理。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落实“多规合一”,加紧红莲湖总规和分区规划编制。推动城镇更新工程,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和“点亮华容”工程,开展新一轮中心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整治”,启动楚藩大道改造及景观风貌提升工程,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推进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深入推进“厕所革命”,“零容忍”铁腕控违治违。

补齐城乡设施短板。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对外互联、对内互通的交通体系。全面建设红莲湖辉煌大道。启动武黄高速庙岭互通东移提档升级工程。启动打通庙岭连接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三路、未来二路。加快推进文昌大道(三期)、三江大道、临江大道、疏港三路建设。启动金明大道东西联动工程、华蒲大道北延工程前期工作。协调对接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连接线工程、武阳高速、鄂咸高速建设。完成金山大道、华蒲大道涉铁路段建设。完成七咀湖桥、中心港桥、小港桥等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增设华容镇、庙岭镇至葛店南站两条新公交线路,优化区域内部公交环线。启动“华容园”二期建设。实施城乡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支持华容镇、蒲团乡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争创省级示范区。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消防生命通道。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引导人才、资金、技术要素向农村流动,鼓励在外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返乡创业,引导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鼓励优秀人才到村任职,鼓励工商资本投资乡村建设。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种粮支持政策,发展种子农业、现代渔业,建设武汉“菜篮子”“果盘子”和“鱼池子”工程。高标准打造蒲团万亩无公害水稻示范带、段店万亩无公害双低油菜示范带、蒲团樊寺线现代农业示范带,做大做强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加快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石竹生态园等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国家级台创园创建。以源清生物、志超农场等农产品基地为带动,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积极培育杏福果物、南碛湖牌生态大米、兴达三红蜜柚、双胜金钱橘等农业特色精品,打造华容特色品牌。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大生态农业“以奖代补”力度,培育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十大工程”为重点,加快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推进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完成768个干净整洁型、42个整治提升型和13个美丽示范型村湾建设。

(六)兜底保障与满足多元并举,推动民生福祉再提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设“华容扶贫大数据监管”系统,开展智慧扶贫,持续跟踪脱贫情况。用好“防贫保险”,防止返贫。抓好产业、就业和消费扶贫,建好用好“三专一平台”。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和监督,推动扶贫项目持续发挥效用,确保脱贫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推动脱贫攻坚在规划、产业、政策、考核、组织、人才等方面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落实各项援企稳岗政策,建成区人才劳动力市场,引进省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启动湖北航空技术学校改扩建。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保扩面征缴,提高城乡居民各类保险参保率,确保被征地农民享受待遇。落实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优抚对象抚恤和医保国家补助政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体生活。探索发展农村福利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模式,加快建成区福利中心二期。加快红莲湖棚户区二期B区、胡林社区二期和铁咀社区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推进实施“十件民生实事”,牵引解决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依法依规、统筹有序解决华清园、华府名居、新口岸等小区业主房屋办证难题。加快红莲湖二幼和华容二幼建设,确保全区公办幼儿园学位数达到50%以上;完成大庙小学和华容中学教学楼建设,启动庙岭中学整体新建工程,完成华容高中功能室、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巩固提升“区管校聘”改革成果,推进教育城域网和数字校园建设,启动老年大学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健康华容”,全面完成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做大做强区人民医院,建设卫生大数据(应急指挥)中心,改扩建村级卫生室,推动社区医疗网点全覆盖,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和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规范化,确保区市民文化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华容园主题文化、非遗馆二期、刘伯垂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围绕建党100周年,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积极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全民阅读、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争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区融媒体中心宣传主阵地建设。

(七)防范风险与维护稳定并行,推动社会治理再提效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保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的状态,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以严防输入为重点严防反弹,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实现接送转运、隔离观察、排查发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无缝隙闭环管理。统筹有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落实重点机构人员进出登记、全程防护、消毒杀菌等防疫措施。全面加强冷链物流和进口水产品、畜禽肉类等重点产品管控检测。加强流行病学队伍建设和卫生应急演练,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疫物资储备,保障市场供应。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警钟长鸣做实全方位安全防范。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逐年压减政府债务,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广华新水泥“金银铜工作法”,加强风险评估“红橙黄蓝”预警管理,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重拳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实施智慧防火救灾工程,做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久久为功加强系统性社会治理。打造“枫桥经验”华容版,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快“平安华容”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派出所、司法所标准化建设,推进“雪亮工程”,持续提升“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加强公共法律体系建设,高标准实施“八五”普法,有效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巩固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共建家园”活动,办好华容镇、段店镇试点。推进移风易俗,规范集镇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倡导文明节俭守法社会新风尚。依法依规做好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启动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

四、从严从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奋斗征程对政府的政治站位、现代意识、责任担当、执行能力、作风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善为,加快建设忠诚型、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洁型“五型”政府,以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坚定信仰讲忠诚。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基本的政治素养、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将政府一切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办好管好区政府门户网站及新媒体。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学习运用建党一百周年宝贵经验,激励政府系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不懈奋斗。

(二)转变职能强服务。组建综合性招商服务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效能督查考评中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政务流程再造,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和满意率,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有为政府服务有效市场。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行动。走好新时代线上线下的群众路线,高效办理12345服务热线问题诉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明晰权责行法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并公布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明晰政府职能边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四)增强本领提效能。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落实“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和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增强“八大本领”,提高“七种能力”。高标准建设数字政府,着力提升政府效能。坚持用工程化设计、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绩效化考评、数字化监管的方法,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构建效果导向、效能评议、效能监督、媒体问效、绩效考评“五效一体”督查考评抓落实机制。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发扬“干劲、冲劲、拼劲、韧劲”作风,持续治庸、提能、问效,持续整治“等推拖慢、庸懒散假”,引导党员干部当好干事创业“领头羊”、改革创新“开山斧”、为民解难“孺子牛”、有呼必应“店小二”。

(五)从严施政倡清廉。一以贯之把严的主基调坚持下去,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审计监督,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严肃认真做好巡视巡查反馈问题整改。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办成实事好事中去。厉行勤俭节约,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强化廉政警示教育,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旗帜鲜明支持纪委监委监督执纪问责,努力打造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的现代政府。

同志们,初心照亮奋斗征程,实干成就百年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夙夜在公,勤勉奋进,逆风破浪开新局,蓄势图强创新绩,为加快“一城三区”建设,争当全市“三城一化”建设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争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附件

 

     

三城一化:航空城、科学城、生态城建设和武鄂同城化发展。

一城三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临港产业生态新城,奋力打造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区、长江数智文旅示范区、江南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稳促调惠防保: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

六重: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重大政策、重点改革、重大民生。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数字乡村: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双十工程”:打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探索“两山”理念实践路径、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交易平台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

严家湖清“四乱”:对严家湖限期未拆除的围栏、围网、违法建筑、违法构筑物等依法进行强制拆除。

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五张名片: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英才辈出的红色名城、滨江临港的生态绿城、多式联运的枢纽要城、动能强劲的产业新城。

“四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标准。

三百行动:红莲湖重点项目征迁“百日会战”、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中心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整治”。

“双千”活动:“千名干部进千企、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的简称。

“一基地一中心一实验室”:“中国钙谷·富碳农业科研示范基地”、“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人居环境中心(碳中和试验基地)”、“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化标准化重点实验室湖北鄂州华容工作站”的简称。

“四早”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高精尖缺”人才:文凭高、技术精、掌握尖端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总部经济:是指一些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共享经济: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将资源使用权有偿让渡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通过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

平台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经济活动单元所构成的新经济系统,是基于数字平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称。

楼宇经济: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

“1小时通勤圈”:以城际轨道、高速公路、铁路客运专线为主通道,实现1小时内从某中心城市到达周边城市的目标。

“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月光经济:又称夜市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区经济在第二时空的延伸,以夜间文化演艺、旅游观光、教育培训、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展览展销等为主要内容。

5G+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将推动制造业从单点、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也为5G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三线一单:生态环保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雪亮工程:“雪亮工程”是以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它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称之为“雪亮工程”。

八大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

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

 

主办单位:华容区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08-2017 承办:华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586058 电子邮件: vip@ezhr.gov.cn
工信部ICP备案号:鄂ICP备17005844号-1   系统管理入口
网站标识:4207030001 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站点地图 点击总量:

线下政府信息查询地址、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华容区人民政府

单位地址:鄂州市华容区楚藩大道220号

联系人:区政府办

联系电话:027-60586058